隨著2026年國考備考進入強化階段,不少考生陷入“盲目刷題卻不見成效”的困境——有人埋頭刷了上千道行測題,卻沒抓準高頻考點;有人申論寫了十幾篇作文,仍摸不透不同崗位的命題側重。事實上國家
公務員考試網官網“備考資源”模塊發布的《2026國考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專業科目考試大綱》才是備考的“核心依據”。這份由
國家公務員局權威制定的大綱,明確了考試題型、分值占比及考察重點只要用對方法就能讓備考效率翻倍。
2026國考備考官網大綱拆解
1.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行測):模塊分值與考察重點清晰化
大綱明確行測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共分為5大模塊各模塊的分值占比與考察方向一目了然:
常識判斷(約20題,占比15%):側重政治、法律、科技、人文等領域,2026年新增“數字經濟政策”“鄉村振興最新舉措”等考點,明確要求考生“掌握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核心內容”而非單純記憶零散知識點。
言語理解與表達(約40題,占比30%):以邏輯填空、片段閱讀、語句表達為核心,大綱特別強調“準確理解文字材料內涵,把握文段主旨與作者意圖”而非簡單的“選詞填空”或“找中心句”——例如片段閱讀題將增加“社會熱點話題的觀點分析”需考生結合實際理解材料深層含義。
數量關系(約15題,占比10%):重點考察“數據關系分析、數學運算能力”大綱明確“不考察復雜奧數題,側重基礎題型的靈活應用”,如行程問題、利潤問題、概率問題等且允許考生“合理運用代入排除法、特值法等技巧解題”。
判斷推理(約40題,占比30%):涵蓋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4類題型,大綱指出“圖形推理側重規律識別,邏輯判斷側重論證分析”,2026年將新增“生活化圖形規律”(如結合日常物品的圖形推理)降低對復雜抽象規律的考察。
資料分析(約20題,占比15%):以文字、表格、圖形材料為載體,考察“數據查找、計算與解讀能力”大綱明確“不考察復雜計算,側重估算技巧與數據邏輯分析”材料主題將聚焦“新能源發展、民生保障數據”等熱點領域。
2.申論:分崗位命題,側重差異明確
大綱最大的亮點是“按崗位分類命題”明確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行政執法類職位的申論考察重點差異:
綜合管理類(省級):側重“宏觀政策分析能力”要求考生“結合給定資料,對國家重大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提出優化建議”如可能圍繞“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等主題,考察“綜合分析、提出對策”能力。
綜合管理類(市地級):側重“貫徹執行能力”要求考生“準確理解上級部署,結合地方實際落實政策”,題目可能涉及“基層治理方案撰寫”“民生項目推進建議”等需體現“落地性”。
行政執法類(新增重點):大綱明確“側重群眾工作能力與執法規范意識”,這是2026年的核心變化。具體考察方向包括“解決群眾糾紛的溝通技巧”“執法過程中的程序正義”“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等——例如可能給出“社區鄰里矛盾調解”“市場違規執法場景”等材料,要求考生撰寫“執法文書”或“溝通方案”需符合《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法律規定。
活用大綱,效率翻倍
不少考生認為“大綱只是看看就行”但實際上需結合備考階段,將大綱轉化為“備考計劃表”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
1.對照大綱“梳理考點”,剔除“無用內容”
備考初期,需逐模塊對照大綱,列出“考點清單”,剔除大綱未提及的內容——例如行測數量關系中,大綱明確“不考察復雜數論問題”,則無需花費時間學習“數論難題”;申論行政執法類不考察“宏觀政策分析”,則無需大量背誦“國家政策理論”,轉而聚焦“執法案例與群眾溝通技巧”。
2.按“分值占比”分配時間避免“本末倒置”
大綱明確了各模塊的分值占比,備考時間應向高分值模塊傾斜——例如行測言語理解與判斷推理占比均為30%,共占60%,需分配40%的備考時間;常識判斷占比15%,則無需每天花費2小時背誦每天30分鐘積累即可。
3.針對“新增重點”專項突破,搶占得分先機
申論行政執法類“群眾工作能力”可通過閱讀《人民日報》“基層治理”專欄、觀看“民警調解群眾矛盾”的案例視頻,學習“溝通話術”與“問題解決思路”并模擬撰寫“調解方案”。
行測“數字經濟政策”:重點積累“數字人民幣、大數據監管、平臺經濟規范”等熱點可通過官網“政策解讀”模塊下載《數字經濟促進法》解讀文件掌握核心要點。
2026年國考競爭激烈但只要緊扣官網大綱精準發力就能少走彎路離“上岸”更近一步。若在大綱解讀或備考規劃中遇到疑問可隨時訪問上岸鴨公考官網或點擊右下角咨詢專業備考指導確保備考方向不偏差。
【圖片】一對一考公規劃咨詢推廣-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