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根據國有資產管理權限不同,主要分為中央企業(央企)和地方國有企業。截至2024年,我國共有中央企業243家,其中包括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98家產業類央企和由財政部管理的145家金融、文化等類別的央企。地方國有企業數量更為龐大,僅省級
國企就有約665家,形成了完整的國有經濟體系。
一、中央企業的主要類型
中央企業作為國有經濟的國家隊,主要集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
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98家央企可大致分為三類:
前53家被視為副部級央企,其負責人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決定;后45家為司局級央企,由國資委企干二局負責監管。
這些央企涵蓋了國防軍工(如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能源資源(如中石油、中石化、
國家電網)、交通運輸(如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航空集團)、裝備制造(如中國一汽、東風汽車)等重要行業。此外,還有27家中央金融企業,包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和三大政策性銀行,以及114家由財政部主管的中央文化企業。
二、地方國有企業的分布與特點
地方國有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通常涵蓋金融、建工、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貿易交易、物流基礎設施、礦產資源等領域。以韶關市為例,截至2023年底,該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有237戶,涉及國民經濟全部行業中的13類,其中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批發業、農業和房地產是企業數量排名前五的行業。
從全國范圍看,山河四省(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的
國企發展較為突出,這四個省份共有省屬
國企103家,占全國省屬國企數量的16%左右。其中山東省屬國企有38家,在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發展水平較高。
三、國有企業的功能分類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國有企業被界定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兩大類。商業類國有企業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這類企業又分為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以及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
公益類國有企業則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為主要目標,其必要產品或服務價格可由政府調控。這類企業主要涉及城市公交、城市綠化、水利等公共服務領域,可以采取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
以上就是大家想要了解的
【國企單位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小編已經整理好了,希望對大家求職有所幫助。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中流砥柱,其布局和結構隨著經濟發展需求不斷優化調整。從國防軍工到民生保障,從能源資源到金融服務,國有企業在各個關鍵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改革的深入,國有資本將更加集中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科技研發創新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全國】央國企通用「系統」推廣-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