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考試分兩個階段,一階段是筆試,二階段是面試。筆試一般會考《職業能力測驗》和《公共基礎知識》前者和公考的《行測》基本一樣,一般只是題量與題型難度有差別;后者包括面比較廣泛,會涵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歷史、時事、哲學理論等等內容;另外還會有一定的專業課目考試。
考編制主要分為公務員考試和
事業單位考試兩大類,它們的考試科目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各自的特點。下面這個表格匯總了核心信息,可以幫你快速了解全局:
| 考試類型 |
公共筆試科目 |
專業筆試科目 |
面試形式 |
| 公務員考試 |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行測)《申論》 |
部分特殊崗位(如公安、銀保監等)
有專業科目考試
|
多以結構化面試為主 |
| 事業單位考試 |
《公共基礎知識》(公基)《職業能力測驗》
(職測)《綜合應用能力》
|
部分專業技術崗位(如教育、醫療等)
有專業科目考試
|
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
說課等
|
公務員考試科目詳解
公務員考試主要考察以下科目,目的是篩選具備從事機關工作基本能力的人才。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行測):這門科目全是客觀選擇題,核心是考查答題的速度和準確度。它主要包含以下幾大模塊:
常識判斷: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多方面,需要廣泛的知識積累。
言語理解與表達:包括選詞填空、片段閱讀、語句表達等,考查對文字材料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數量關系:主要是數學運算,考查理解和處理量化關系的能力。
判斷推理:包含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資料分析:需要根據統計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進行快速計算、分析和比較。
《申論》:這是主觀性試題,可以理解為基于材料的作文。它模擬了公務員的日常工作,考查的是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層級的崗位,申論試卷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例如,省級以上職位更注重宏觀分析和論證,而市地級以下職位更偏向于具體問題的解決和執行。
專業科目:報考部分特殊崗位的考生需要加試,例如公安系統的職位需要考《公安專業科目》一些外語類或金融類職位也會有相應的專業考試。
事業單位考試科目詳解
事業單位考試科目組合更為多樣,具體取決于報考的地區和崗位。
《公共基礎知識》(公基):這是事業單位考試中最常見的科目之一,有時也稱為《綜合基礎知識》它的內容非常廣泛,覆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人文、歷史、科技、時事等,可以理解為“百科知識”的集合。考查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職業能力測驗》(職測):這門科目與公務員考試中的《行測》本質相同,在內容模塊和題型上非常相似,可能只在題量、難度上略有差異。
《綜合應用能力》:這個科目與《申論》類似,也是主觀題,但更側重于考查在事業單位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強調對材料的綜合分析、公文或應用文的寫作能力,以及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
專業科目:對于教師、醫生、會計等專業技術性強的崗位,筆試通常會加考專業課。教育類:常考《教育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等。
衛生類:常考《醫學基礎知識》或《衛生公共基礎知識》其他專技類:如計算機、審計財會等,會考查相應的專業知識。
考編考公備考與選崗建議
關注官方公告: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考試科目和形式可能存在差異。最可靠的信息來源是報考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或人事考試網發布的招聘公告。備考前務必仔細閱讀公告確認具體的考試科目。
結合崗位備考:在選擇崗位時,可以考慮自身的專業、學歷等條件,選擇限制較多、競爭相對較小的崗位。同時,根據崗位類別(如綜合管理類、社會科學專技類等)來確定備考重點。
面試準備:公務員和
事業單位面試都極其重要。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要有意識地訓練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和臨場應變能力。可以提前了解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不同形式的流程和技巧。
希望這份詳細的科目梳理能幫助你更好地規劃備考之路。如果你對某個特定地區或者某類崗位(比如教師編、醫療編)的考試有更具體的疑問我很樂意提供進一步的信息。
【圖片】事業單位1v1推廣「跳轉易聊」-JS